|
秦瑞生《大六壬毕法赋精注详解》上下两册
自从拙着(大六壬预测学)出版後,各地读者来电赞誉有加,让笔者深受感动与鼓舞,发觉国内外爱好三式之学的朋友相当多,不少研习者苦於门径难入。然而其他术数领域则已蓬勃发展,热烈发烧,这都是时贤发表心得,引起回响所致,这其中笔者尤其敬仰竹山钟义明先生,他能将往昔被视为秘传,须高金购得的资料,加以整理着述出版,对现今海内外术数文化有一定的贡献,好书是不会被冷落的,笔者常以此来观照撰写时应有的敬业。 来电的读者都认为六壬术似乎太深奥了些,要摸清它的底蕴,究竟应该如何着手?这个问题亦是笔者研习六壬术以来所感同身受的。常向读者建议,若分三个阶段研习,在第一阶段须融会贯通落象组合的各个因子,如八杀、九宝、十二天将、神煞、其他因子之纵横关系所蕴含的象意。第二阶段则将第一阶段成果浓缩成课格、法则的方式,有助记忆及重点运用,因此(课经)、(毕法赋)、(毕法补谈)的教材就变得相当重要,其中尤以(毕法赋)更是重要。第三阶段将相关课格、法则融入七二○课里,再参酌求占年月、季节旺衰、年命差异,就可掌握六壬术的核心。(六壬大全钤)提供了七二○的注释,就是课格、法则的运用。 (毕法赋)居於上述承继的重要角色,笔者本书就先以它为主。将来再以第三阶段的(六壬大全钤)为对象,期能让读者物超所值地读通六壬术。 六壬术传承至今,有下列两大差异: (一)发三传之方法。早期之(金匮章)仅有六类分别为1.贼克2.知一法3.涉害法4.遥克法5.昂星法6.伏吟法,与现代流传之九宗法不同。取用方式根本不同,古法以涉害始入取用;今法则以涉害深浅。昂星法,古法仅取初传,中末传不取;今法则初中末皆有。又伏吟法,古法不论有克、无克,今法则有克仍以贼克法取用,无克才与古法同。 至於发三传法如何由六类转变为现今之九宗法,已不易追查,但由现今九宗法最早古籍,唐肃宗。徐道符所着(心镜)卷一释课玄微门即列出九法,可证明唐朝时已采用九宗法,而出现在宋理宗之(毕法赋),其注释文也采用九宗法。往後之元、明、清的六壬古籍也都以九宗法发三传,但收录在清。金正音辑(大六壬秘本)的五要权衡论(十四)迟速之例二,仍有古涉害法之影子,不以涉害深浅取用,而直接以涉害始入为发用,所得结论不同。(毕法赋)第93法就特别提醒(妄用三传灾祸异)之法则。 (二)除九宗法之正统六壬术外,尚有以(六壬金口诀)所采用的以求占人之来方及日干五鼠遁人元,结合方位上神及所乘天将论断灾福的方法。此法据称为战国时孙膑所传,通常使用在测来意,颇为准验,中国的笔记小说常有这方面的记载。如袁树珊(述卜筮星相学)辑录清。吴炽昌(客窗闲话)的梁翁卜,当系此法杰作。但由於来方不易测定,故此法较少被使用,但有心深入研习六壬术的读者,应参酌之。 明。芧元仪辑(武备志卷一二八六壬)曾提及(太岁、月建、正时、天上时、来人方位亦不可不庸心,但方位难定,故卜卦者於此忽略,要当兼而用之。) 尽管六壬术传承上有差异,(毕法赋)所受的尊崇却是无庸置疑,正统的六壬术发展至今,都脱离不了(毕法赋)的范畴,我们从注释文之说明即可得知,难怪清嘉庆六壬名人程树勳在(壬学琐记)称许它(诸法咸备,至平至当。) (毕法赋)的主文仅七言百句七百字,却字字珠玑。它的注释则充分列举各种课象的可能变化,因此扮演了上述研习三阶段的传承角色,为内行人所喜爱,其实它也涵盖第一阶段各因之的描述,而课格例释也与(六壬大全钤)相通,事实上只要读通(毕法赋),就可尽窥六壬术的堂奥。 在目前国内所出版的六壬术古籍中,重要的如集文书局古今图书集成,艺术典版之(珍本大六壬上中下),竹林书局郭载騋(大六壬大全上下),武陵中央善本之(大六壬秘本),皆收有(毕法赋),前二者附有注释,後者则仅有主文。然附有注释之(毕法赋)也都没有标点及课传例示,因此读起来相当生涩诘牙,不能顺畅到底,颇让人感到惋惜。 历来术数书籍之传承,常(留书不留诀),或(留诀不留法),但(毕法赋)的注释却没有上述毛病,殊属难得,它不但留书留诀,更留法,所以它是欲深入堂奥所不可或缺的。为了彰显它的光辉且发扬六壬术,笔者针对原注释之缺点,加以标点及重点注释,文中之课例也附列,免得隔靴抓痒,为帮助读者会通其他重要经典,如(课经)、(毕法补谈),也都在相关法则附录之。又为求理论与实务兼通,加深研习效果,在每一法则附实例,除少数找不到适当的现代实例而以古例或他书之例说明,其余都是笔者曾占过的实例,为顾及隐私权,姓氏略有更改。 笔者藉此向案例主人致上最大的敬意,若没有他(她)们的求占,就没有这些精彩的占例,也衷心希望他(她)们都能脱离贪、癫、痴的苦海。在撰写期间,拙荆美华让笔者无後顾之忧,得以全力笔耕,特此志谢! |